为什么大部分婚姻都是不幸福的,却还有很多人瞧不起大龄单身未婚女人呢?

2022-08-28 18:53发布

题主这么提问真是给自己招黑,但我看着有些答案也是答非所问的。

首先,知乎原则:先问是不是,再问为什么?以下是2018年全国各省市的离婚率数据。【我知道有些朋友会有疑惑:“为什么这个数字比我看的版本高那么多?”这是因为,有一种离婚率统计方法叫“粗离婚率”,是直接用当年离婚人口除以总人口,用这种计算方法得出来的离婚率数字如果以百分比为单位的话,通常是小到只有1%、2%这样的,这种计算方法可能会让以婚姻维系时间作为幸福主要标准的人看起来更舒服。但以下这种统计方式是以当年离婚人口除以结婚人口,当年不离婚也不结婚的人口就与这个数字无关】

婚姻不幸福怎么办_七七婚姻微幸福^^^寻找可爱淘^^^前妻,晚上约吗?^^^溺_婚姻不办办婚礼反方辩论

全国平均离婚率约四成,尚未过半。从数据上说,即便算上可以预见的未离婚的婚姻中不幸福的那部分,也大概还有一半的夫妻是并不认为婚姻不幸福的。所以“大部分婚姻不幸福”并不成立。但越来越接近半数的离婚率也在说明,婚姻的确已经越来越不能作为当代社会评价幸福的主要标准了。

题主前半句关于婚姻事实的叙述偏差,导致很多的答案都专注于指责题主的错误,似乎像抓到一个把柄一样,猛烈抨击这种对于婚姻的质疑。但是在我看来,题主的问题中,后半句才是真正的关键所在——(既然在可预见的未来已经不适合再用婚姻存续作为幸福的标尺了)那么社会凭什么瞧不起大龄单身未婚女性?

即便你觉得你的婚姻很幸福,即便有一半的婚姻仍然很幸福,即便你觉得婚姻和生育是你人生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你又有什么资格评判别人需不需要婚姻呢?

有些人动不动就是说,“肯定是自己结不了婚所以才酸别人结婚的!”——你意淫题主一定是在酸,和别人意淫你结婚一定不幸福,有什么区别?

“就算结婚不幸福,那不结婚就一定幸福了?”——当然不一定。生活在现代的人都该知道婚姻不幸福怎么办,影响幸福的因素复杂多元,根本不是“结婚”或“不结婚”一项指标就可以解释的。但问题是,在当下中国,逼婚催婚仍是主流。当不想结婚的人迎战那些“三姑六姨”时,举反例是证明“结婚不一定幸福”的最简便方法。“不结婚也不一定幸福”当然也成立,但因为不会有几个“三姑六姨”天天逼你不婚,所以这套措辞的用武之地远没有前面那套多。

“结婚再差也比单身好”——这个结论我真不知道是怎么得出来的。也许对于大多数人而言,有个伴侣的确是比单身更好。但有伴侣的不一定就热爱结婚,而同性伴侣在中国又结不了婚。有伴侣幸福,不代表进入“中国式异性婚姻”就一定幸福。况且,就算“有伴侣>单身”这个定理适用于大多数,在14亿人口的背景下,也仍然不能忽视数量庞大的“少数”。哪怕只有十分之一的人就是觉得单身更舒服,那也是一亿多的人口;或者你觉得只有百分之一的人喜欢单身,那也是一千多万的人口。心理学统计的大数据分析尚且不能对每个个体的心理状况下定论,你又如何能以你个人的见解去强加于所有中国人?己所不欲勿施于人,己所欲亦不轻施于人!

在大家热烈批评题主的同时,“瞧不起大龄单身女性”这个极度不符合现代精神的歧视性现象却没有得到几个答主应有的讨论!

什么叫“瞧不起”?就是如果你和别人不一样了,我就要歧视你!污名化你!并且即便别人“大龄单身女性”看起来气 {MOD}很好,生活也没有什么问题,也依然要帮别人下定论“她的开心一定是装的”“没结婚生子怎么可能幸福”!即便别人年薪千万,也要说别人“外表光鲜,内心痛苦”。

其实说到底婚姻不幸福怎么办,就是我们的同胞里还有很多人至今仍未懂得那八字箴言——“干你屁事!?干我屁事!?”

你要不要结婚,干我屁事!?我会不会幸福,干你屁事!?

最恶心的大概就是有些人,明明无法代替别人承受人生的一切喜怒哀乐,却还要装出一副救世主的姿态——“你一定要听我的,不然你迟早要后悔的!”

那假如别人听了你的,然后还是后悔了呢?你能对他的人生负起责任吗?

还有,不要滥用“国情”“文化”等词语。如果你稍微翻几本欧美小说,或是看几部古代背景的欧美剧,你就会发现,曾经的欧美社会对婚姻同样有着强大的执念。婚姻观念的转变,并没有让欧美人生活在“水深火热”之中,反而是伴随着幸福感的提升。

能让人真正幸福的,无非是物质上的保障(社会制度给予)和精神上的自由(个人文化修养给予)。不要再妄想着什么“婚姻”“铁饭碗”能给你带去幸福了。如果你的一生能实现财务自由和精神自由,无论你结不结婚,都一样会幸福,都一样会有一群朋友围绕着你的。

————————————————————————

想到哪儿说到哪儿,以后想到什么再补充。